什么是DDN、ISDN、ADSL?

什么是DDN、ISDN、ADSL?

ISDN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络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能够 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双向传送高速数字信号,广泛地进行各项通信业务,包括话音、数据 、图象等。因为它几乎 综合了目前各单项业务网络的功能,所以被形象地称作“一线通”。 -ISDN基本业务:ISDN主要应用于互联网接入、话音新业务、公司网络的互连或远程接入、大型商业用户专线 连接备份和流量溢出备用、桌面可视系统及视频会议等应用。 -ISDN增值业务:ISDN准专线方式与普通ISDN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获得一个互联网静态IP地址和免费子域 名,用于构建自己的Web站点和建立自己的Intranet和E-Mail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与DDN业务相比具有费 用低、安装简单、不限时间、流量等优势。263数据港拥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ISDN中继线资源(可扩充到 2600条线),提供高速的网络通道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DDN -DDN(Digital Data Network)即数字数据网,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或卫星等数字信道提供永久或半永久性 电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 DDN专线的优点DDN业务区别于传统模拟电话专线的显著特点 是数字专线,传输质量高,时延小,通信速率高并可根据需要在2.4Kbps--2Mbps之间选择;路由可以自动迂 回,可靠性及可用率高,采用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专用数据线路,特别适用于业务量大、实时性强的用户, 并能以图形化的方式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监控,一线可以多用,既可以通话、传真、传送数据,还可以组建会 议电视系统,或组建自己的虚拟专网(VPN),设立网管中心和建立自己的Web站点,同时可以获得互联网静 态IP地址和免费子域名用于构建自己Intranet及的E-Mail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电路的连接、测试、告警、路 由迂回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使网络管理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为错误。 -DDN方式入网是指用户与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之间以物理实线相连接传输数字数据,继而达到接入互联网目 的,传输速率可达64Kbps至2Mbps。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尤其是对带宽要求非常严格的用户,我们推出了 专线独占方式。即DDN接入服务保证用户端到数据港与互连网出口的带宽。 -DDN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前期投入小,永久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可平稳过渡到帧中继。 ADSL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它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现有铜质 电话线上获取最大数据传输容量,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的常规话音服务。其原因是它用电话话音传输 以外的频率传输数据。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上网“冲浪”的同时打电话或发送传真,而这将不会影响通话质量 或降低下载互联网内容的速度。 -ADSL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8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和1Mbps的上行传输速率,比传统的28.8K模拟调制解调器 快将近200倍。这也是传输速率达128Kbps的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所无法比拟的。除了速度之外,ADSL还 可以给我们带来其他的便利。首先,ADSL采用的是专线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 ADSL调制解调器与网络总是 处于连接的状态,这样就免去了拨号上网的步骤,当然也就不会遇到占线的讨厌情况了。另一方面,ADSL可以 做到打电话和上网同时进行,不会互相干扰。这一点与ISDN十分相象,不同的是,ISDN的电话通信是在ISDN 信道上实现的,因而本地断电的时候会造成无法打电话的问题,ADSL则没有上面的情况,无论你家里是否有电 ,你都不用担心打不了电话。 -ADSL设计目的有两个功能:高速数据通信和交互视频。数据通信功能可为因特网访问、公司远程计算或专用的 网络应用。交互视频包括高速网络视频通信的视频点播(VoD)、电影、游戏等。

写出并区分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中的两大系列标准

H.323和SIP

目前,国际上IP网络通信的主要标准有H.323和SIP,两者都对IP电话系统信令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但两者的设计风格各有千秋,H.323采用的是传统电话信令模式,包括一系列协议; 而SIP借鉴互联网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协议。

当采用H.323协议时,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 而SIP协议应用较为灵活,可扩展性强。两者各有侧重。

系统结构差异

首先,从系统结构上分析。在H.323系统中,终端主要为媒体通信提供数据,功能比较简单,而对呼叫的控制、媒体传输控制等功能的实现则主要由网守来完成。H.323系统体现了一种集中式、层次式的控制模式。

而SIP采用Client/Server结构的消息机制,对呼叫的控制是将控制信息封装到消息的头域中,通过消息的传递来实现。因此SIP系统的终端就比较智能化,它不只提供数据,还提供呼叫控制信息,其他各种服务器则用来进行定位、转发或接收消息。这样,SIP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推向了网络终端设备,因此更适于构建智能型的用户终端。SIP系统体现的是一种分布式的控制模式。

相比而言,H.323的集中控制模式便于管理,像计费管理、带宽管理、呼叫管理等在集中控制下实现起来比较方便,其局限性是易造成瓶颈。而SIP的分布模式则不易造成瓶颈,但各项管理功能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应用领域之分

H.323 和 SIP 都是实现 VoIP 和多媒体应用的通信协议。H.323协议的开发目的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为用户提供取代普通电话的VoIP业务和视频通信系统。 SIP的开发目的是用来提供跨越因特网的高级电话业务。这两种协议定位有一定的重合,并且随着协议向纵深发展,这种重合竞争的关系日益加剧。但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构建 IP 多媒体通信网。由于它们使用的方法不同,因此它们是不可能互相兼容的,两者之间只存在互通的问题。

H.323是属于国际电联 (ITU) 的标准,以H.323为标准构建的多媒体通信网很容易与传统 PSTN 电话网兼容,从这点上看, H.323 更适合于构建电信级大网。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商业性 IP 电话网或视频会议网都是以 H.323 为基础的。而且,不同版本的 H.323 协议通过不断升级和扩展,已经日趋完善,为基于 H.323 的 IP 多媒体业务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SIP 则是由一些 Internet 爱好者提出的,协议相对简单,但功能也相对简单。而且,对 SIP 的更新相对于 H.323 协议也较为落后。目前,有许多运营商正在利用 SIP 构建试验网,但若想利用 SIP 构建电信级大网,必须对它进行补充、完善,这样一来 SIP 也不可避免地变得复杂起来。事实上, SIP 的发展趋势正是如此。 SIP 的普遍使用也能够推动下一代网络的演进。

身世之别

H.323协议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提出、基于电信网信令和协议制定的IP多媒体标准,而不是为 IP 电话专门提出的。但是IP电话,特别是电话经由网关到电话的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建议采用H.323来实现,因而 H.323 协议也常被“借用”作为IP 电话的标准。

对 IP 多媒体应用(如IP电话或视频会议)来说,它不仅用 H.323 协议,还用了一系列协议,其中有H.225、H.245、H.235、H.450、H.341等。只是 H.323 协议是“总体技术要求”,因而通常把这种方式的 IP 电话或视频会议称为 H.323IP电话或H.323视频会议。H.323 协议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协议,它提供了一种集中处理和管理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与电信网的管理方式是适配的,尤其适用于从终端到终端的 IP 电话网或视频会议网的构建。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H.323 有能力做成任意规模的 IP 电话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

SIP 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提出的协议,它利用已有的 IP 网络协议提供多媒体业务,是一个与 H.323 并列的协议。与 H.323 体系相比,其作用类似于 H.225.0。SIP 具有简单、扩展性好以及和现有的 Internet 应用联系紧密的特点。

SIP 的出发点是想以现有的 Internet 为基础来构架 IP 电话业务网。因此,SIP 有着与 H.323 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它是一个分散式的协议,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向网络边缘推,与以 H.323 协议为基础的 IP 电话相比, SIP 需要相对智能的终端。对于用户终端是非智能终端的场合,也可以使用 SIP 作为呼叫信令,但这将大大削弱 SIP 特有的优势,因此 SIP 更适用于智能用户终端。另外,可以考虑在用户电话机前添加前置机的办法来取代网关设备,这样做的代价是将增加用户购买前置机的开销。

发展方向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用了 H.323 作为 IP 电话网关之间的协议。整个 IP 电话系统只是把 IP 网络作为传输媒介,在用户的接入上还是采用电路交换系统,而把 IP 电话网关作为电路交换网和 IP 网络的接口。同时,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将 H.323 作为建立新一代视频会议系统的首选,将传统的基于电路的 H.320 视频会议应用转移到基于 IP 的 H.323 系统中来。从应用的规模上说,在现实的电信运营中, H.323 已经成为 VoIP 和多媒体通信事实上的主导协议。

与此同时,考虑到在下一代网络中,由于 IP 产品和 IP 网关将在网络中得到大规模使用和集成,使得端到端都可以采用 IP ,以实现纯 IP 的业务应用。而基于纯 IP 的 SIP 借鉴了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和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结构简单并具有可扩充性和可扩展性。此外, SIP 还提供良好的 QoS(服务质量) 支持。对于 NGN 在 IP 网络上实现 VoIP 和多媒体通信来讲, SIP 在全面满足 NGN 特性要求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下一代网络 VoIP 的重要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支持 SIP 的产品(特别是终端)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基于 SIP 的呼叫中心、视频会议等多种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中的两大系列标准是H.320和H.323,如下:

1.H.320标准

H.320系列标准是会议系统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协议,支持ISDN,E1,T1,带宽从64Kbps到2Mbps,几乎所有的会议系统厂家都支持。甚至许多LAN会议系统的产品也支持H.320;

H.320标准包括视频、音频的压缩和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等特性;

H.320可分为五个部分:通用系统,音频,多点会议,加密,数据传送等。

目前包括15个标准,如下:

H.221 定义了视听服务中64K-1290K信道的帧结构,后又增加了多点会议及加密内容。

H.230 传递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负责处理基于H.320的CODEC设备之间传送的控制信息。

H.242 描述了在高至2M的数字信道上,会议电视终端之间建立通信和设置呼叫的规程,定义了基于H.320设备之间传送压缩食品和音频信号的协议。

H.261又称Px64,它是视频编辑解码器的标准,采取中间格式兼容不同电视制式间的差异,是一种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编码变换编码(ZDDCT) 量化 可变长编码 传输缓存器控制的混合编码方式。视频编码器按照图像内容进行帧内/帧间判决和处理。

G.711 64Kbps PCM电话质量(3.5kHz)语言压缩标准。

G.722 48/56/64Kbps ADPCM高保真质量(7kHz)语音压缩标准。

G.728 16kbps LD-CELP语音压缩标准。

H.231 定义了多点控制单元及如何连接3个或更多的基于H.320 CODEC设备。

H.243 主要处理多个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过程,它定义了H.320 CODEC与MCU之间控制过程。

H.244 是使用H.221 LSD/HSD/MCP信道的远端摄像机控制协议。

H.281 与H.244相同也是远端摄像机控制协议,指示采用数据链路协议。

H.233 提供H.320设备加密标准。

H.234 确定了如何在不同点之间传送密钥管理标准。

2. H.323标准

H.323是为在局域网、广域网上运行多媒体系统而设计的。它描述了将实时的语音、图像数据传输到PC机和视频电话中所需要提供的设备和服务。H.323提供多层次的多媒体通信,包括局域网上声音、视频以及数据通信,可以建立点播型、交互式多媒体会议,在共享数据的同时,用户可互相听到和看到对方。H.323是一个伞式标准,它参考了其他ITU-T标准,提供了系统和组件描述,呼叫模型描述以及呼叫信号处理。